从“舌尖安全”到“心灵温度”:解码江苏松霖的团餐服务双螺旋

2025-03-27 14:03:01 admin 51

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食堂,一份标有“最佳食用时限”的餐盒背后,是江苏松霖餐饮有限公司连续19年“零事故”的食品安全记录。这家深耕团餐行业的企业,以“五常管理法”为基石,将“对人的关怀”贯穿于服务对象与员工的“双螺旋”体系,构建起“标准化服务+柔性化运营”的创新模式。本文从食品安全、人文服务、团队管理三重视角,解析松霖餐饮如何实现“让每一口饭都有温度”。

1、服务对象:以科技为盾牌,以需求为指南

面对学生家长对校园餐“吃饱更要吃好”的诉求,松霖餐饮建立起覆盖全链条的食安堡垒。18000平方米中央厨房每日配送超3万份餐食,从东北一年一季稻米到中粮集团直供肉类,所有食材通过“智慧餐饮管理系统”实现全流程溯源。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,企业推出“营养健康AI助手”,根据不同年龄段、体质特征定制食谱:运动量大的学生餐单增加高蛋白菜品,备考群体标配健脑食材,过敏体质者自动规避风险成分。

这种精细化服务延伸至特殊场景。2021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疫情期间,企业以日均1.5万份的供餐量保障1.6万封控学生需求。通过“人货分离通道管理”“餐盒中心温度检测”等23项应急方案,在极端条件下仍保持餐品温度不低于65℃、配送误差率低于0.3%。此类实践沉淀为标准化服务模板,应用于连云港海州区老年社区食堂、南京理工大学智慧食堂等多场景。

2、服务提供者:用制度塑筋骨,以温情注灵魂

在员工管理层面,松霖餐饮构建起“刚性制度+柔性关怀”的双轨体系:

五常管理法的迭代升级

从7S到4D再到五常管理法(常组织、常整顿、常清洁、常规范、常自律),企业将ISO22000食品安全体系转化为可操作细则。如洗碗环节设定“残留度检测三步法”:试纸检测洗洁精残留、ATP荧光检测仪监测微生物、烘干温度三重校验。这些标准被具象化为《中央厨房操作蓝皮书》,新员工需通过72学时理论+240小时实操培训方可上岗。

人文关怀的温度渗透

疫情期间,保洁员王阿姨的生日故事成为企业文化的缩影。管理层通过“三必访制度”(员工生日必访、家庭变故必访、重大疾病必访)建立情感联结,2024年数据显示员工满意度达92%,远高于团餐行业73%的平均水平。这种关怀转化为服务动力:在连云港星化社区中央厨房,老年志愿者主动参与“以老助老”送餐服务,形成“企业-员工-服务对象”的情感闭环。

3、服务生态:标准化与个性化的交响曲

松霖餐饮的创新在于打破“规模与温度不可兼得”的行业困局。在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堂,智能化称重计量系统可支持60种菜品自由组合,后台算法根据师生消费数据动态调整次日菜品结构。

这种“精准服务力”获得市场认可:企业连续中标连云区教育局、新海实验中学等学生餐配送项目,2025年新签合同覆盖7所学校近3000名学生。教育部专家评价其模式“实现了食品安全可量化、服务温度可感知、管理效能可持续的三元统一”。

地址

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(整层)

邮箱

maxun@leniucn.com

电话

025-85303775(17749501697)

首页
新闻
产品
招标